自动化虫情测报灯实现虫情预警的过程,主要依赖于其集成的光电技术、物联网技术、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算法。以下是详细的实现步骤:
一、诱捕与收集害虫
光源诱捕:自动化虫情测报灯利用特定的光源(如紫外线或黑光灯)吸引害虫。害虫被光源吸引后,会飞向灯具并撞击到撞击屏上。
收集与处理:撞击后的害虫会落入测报灯下方的远红外虫体处理仓内。通过远红外处理,害虫被迅速杀死,以避免其逃脱或继续活动。
二、图像采集与数据传输
图像采集:处理后的害虫会被送入接虫盒中,此时,内置的高清摄像头会拍摄虫体的图像。
数据传输: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会通过4G网络、LoRa低功耗广域网或其他无线通信技术传输至云端服务器。
三、数据分析与预警发布
智能识别与分析:云端服务器接收到图像数据后,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算法对害虫种类、数量进行识别和统计。同时,结合历史数据和气象条件,分析害虫的发生趋势。
阈值设定与预警:系统会根据预设的害虫数量阈值(如每百株作物上的害虫数量)进行判断。当实际害虫数量超过阈值时,系统会自动触发预警机制。
多渠道信息推送:预警信息会通过多种渠道(如平台预警、APP推送、微信公众号等)迅速传达给用户。用户可以根据预警信息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。
四、预警响应与防控措施
用户响应:收到预警信息后,用户会立即关注田间虫情,并根据系统提供的防治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。
差异化防治:系统基于知识图谱提供差异化的防治建议,如生物防治(释放天敌昆虫)或化学防治。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。
综上所述,自动化虫情测报灯通过诱捕害虫、采集图像数据、智能识别与分析以及多渠道信息推送等步骤实现虫情预警。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虫害防控的效率和准确性,还降低了人力成本和环境污染,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。
返回列表